學區房,輸不起的起跑線?
如此邏輯 投資學區房價=片內房價+贊助費+免費讀書,但前提是:重點學校不搬遷,就近入學政策不調整。搞定學區房=名牌小學→名牌中學→名牌大學→一群了不起的同學→一份靠得住的工作,這個思維邏輯靠譜么?
國外也炒學區房 英國:學區房價居高不下,學校的標準成績考試(SATS)分數每提高10分,周圍住房的售價就會增高3.3%。美國:“到好學區租房,選上得起的學校”已成為美國人的共識。加拿大:學區內學校的質量成為影響房價的最顯著因素。
面對學區房,迪拜“豪宅”也汗顏
迪拜“公主塔”頂樓兩室一廳每戶售價超過200萬英鎊(約人民幣1921萬元),住戶多為富豪。要知道,這個價位的“豪宅”,在北京海淀一抓一把。不過,看人家這樓,貌似咱海淀區沒有。不過沒關系,咱海淀區有學校。2000萬買學區房,值!
教育之痛
學區房貴不貴?貴!有錢的話買不買?還是要買!好的教育資源當然也想讓自家孩子擁有。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再說,能買起“天價”學區房的人根本不差錢,創業、旅游的錢人家會沒有嗎?
學區房,投資也需謹慎
學區房,教育的誤區? 學區房成了高考背后的競爭:畢業季家長激戰正酣,學區房搶奪戰刺刀見紅。而高考卻成了分水嶺:素質教育平均90分以上都不一定滿足心理需求,而精英教育卻高喊“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你說怪不怪?
學區房也講投資策略? 一套房送八孩子上重點:不管房齡多老、戶型多孬,只要是學區房,就是皇帝女兒不愁嫁。待孩子一上學就賣出,擊鼓傳花產生最大效益:10年里送八個孩子上重點小學,這是最近流傳的學區房投資策略。
新“四有新人”,你是哪種? 歸納起來,名校只招新時代的“四有新人“:一是有權,官二代;二是有錢,富二代(買得起學區房);三是有關系,教育系統的近水樓臺,需交贊助費也愿意;四是有才,不拼爹,拼實力。
學區經濟帶動地方經濟,你看怎么樣? “天價”學區房讓我們看到了好學校產生了巨大的學區經濟,而且帶動了周邊經濟。試想要把這樣的好學校遷址到經濟不太發達的區域,去帶動那里的經濟,會怎樣呢?
更多精彩請點擊
責任編輯:貢昕昕
本作品觀點及圖片為新華網友提供,本網不負責證實原創性及真實性,如需轉載請聯系作本人。
天價學區房打了家長,更扇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