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月26日電(郜婕、周漢青)“這么多年過去了,海上先鋒艇變的是武器,不變的是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90歲高齡的老兵陳炳權24日在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艦艇大隊“海上先鋒艇”上撫摸著先進的火炮裝備,眼圈泛紅,感慨萬千。
當日,陳炳權帶領萬山海戰參戰老兵慰問團的56名老兵和49名戰斗英雄后代,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自發來到解放軍駐港部隊慰問官兵。長期以來,該慰問團以弘揚海上先鋒精神、講述海戰故事為宗旨,堅持慰問部隊的傳統,弘揚傳承愛國主義教育。
陳炳權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海軍成立后的首次戰役——萬山海戰。如今面對駐港部隊“海上先鋒艇”官兵,他對67年前那次以少勝多、以弱當強戰役的回顧,恰是他口中“戰斗精神”的最佳注解。
“萬山海戰中,我們海上先鋒艇遭遇4艘總噸位比自己大幾十倍的艦艇。敵軍子彈‘嗡嗡’地從耳邊飛過。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毫不畏懼,直沖敵艦,以劣勢裝備擊退了4艘戰艦的圍攻,以少勝多,打出了氣勢,打出了威懾……”
與陳炳權一起為駐港部隊官兵講述這段歷史的,還有56名萬山海戰老兵,包括當年親自駕艇沖進敵群的戰斗英雄丁祖建、輪機兵雷汝卓等。他們雖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鑠,談起當年的海上激戰,仍然記憶猶新。
88歲的丁祖建告訴艦艇大隊官兵,當時參戰的廣東軍區江防艦隊只有5艘炮艇、9艘登陸艦,總噸位不到1000噸。有的艦艇由木制商船改裝,“又小、又舊、又慢”。
“論噸位,對方艦艇是我軍的十倍;論火力,對方比我軍強幾十倍;論數量,對方艦艇是我軍的一倍多;論速度,對方更占有明顯優勢。”丁祖建說,“面對一場‘以卵擊石’的惡仗,我們創造了以小勝大、以少勝多、以劣勢裝備戰勝敵優勢裝備的光輝戰績。”
這名戰斗英雄對駐港部隊“海上先鋒艇”官兵說:“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一名軍人不能有半點的膽怯。打贏靠的是悍不畏死、敢打必勝的血性虎氣,要拿出你死我活的勇氣來。在打仗的時候,要有堅定的戰斗意志、頑強的戰斗作風、必勝的戰斗信心,既能消滅敵人,又要懂得保護自己。”
參戰老兵繪聲繪色講述的一個個浴血奮戰的故事,把官兵帶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老兵們講到精彩之處,戰士們熱烈鼓掌。
聽了老兵的講述,“海上先鋒艇”教導員王雄意猶未盡,“老兵的戰斗故事讓我深深感受到,要時刻練兵備戰、強化戰斗精神。今后,我們一定在訓練中嚴格要求自己,苦練本領,以實際行動履行香港防務,報效祖國。”
故事講完后,參戰老兵與“海上先鋒艇”官兵互動交流,寫下“弘揚海上先鋒精神”等寄語,并與官兵一起在“履行香港防務,爭創一流海軍”橫幅上簽下名字。兩代軍人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共迎新春。
當天陪同老兵參加活動的還有49名戰斗英雄后代。他們精心排練了《炮艇大隊出動了》《軍港之夜》《我愛這蔚藍的海洋》《長征頌》等歌舞,慰問不能回家過春節的艦艇官兵。
官兵們表示,要把參戰老兵的關心和關懷化為動力,自覺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永葆紅色基因不變、英雄豪氣不減、精武強能不懈,為祖國站好崗,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