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民眾可能不如這對夫婦那樣對飲用水有如此專業的研究,但城市自來水水質堪憂的問題卻并不是什么秘密。去年有報道稱,2009年住建部曾對全國城市飲用水水質狀況做過普查,但至今未公布數據結果。多位業內人士稱,此次檢測實際合格率僅為50%左右。絕大多數人做不到“20年不喝自來水”,并非因為專業知識的缺乏,也不是不注重生活品質,而只是因為經濟能力有限。現實中,并沒有幾個家庭能做到用礦泉水代替自來水。“20年不喝自來水”這個極端的例子,本意是想提醒人們正視城市飲用水的安全,但卻意外地暴露了一個真相:那就是在自來水水質尚不完全穩定的現實面前,有條件的家庭完全可以規避這種風險,而沒有條件的家庭則只能被動接受。
…[詳細]
|
戒煙戒酒易,“戒掉自來水”難。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但不能不喝水。水是生命之源,可是,我們每個家庭所有的水源,不過來自于家里那三四個水龍頭以及背后那神秘的自來水公司的供給,對于他們供給的自來水,絕大多數百姓是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對比“最會喝水的家庭”的講究,許多網友更是感覺,即便自己經營著一家自來水廠,都比不上這個“最會喝水的家庭”。與這個家庭相比,廣大公眾非常像眼睛上蒙了布的拉磨驢——每天喝水,卻不知道喝到了什么。2009年住建部曾對全國城市飲用水水質狀況作普查,但至今未公布結果;2011年,住建部也曾進行抽樣調查,并發布數據為“我國自來水出廠水質達標率為83%”,但是,至于是哪些城市屬于17%部分,則沒有了下文。關于自來水質量的信息,筆者希望,自來水質能像PM2.5數據一樣,實時檢測,實時更新,像天氣預報的信息發布一樣公開,一樣透明。 …[詳細] |
北京的水庫被污染,導致自來水中硝酸鹽超標,在我國只是冰山一角。殘酷的現實告誡我們,加強對長江、水庫等流域的環境保護,已顯得尤為迫切。毫無疑問,只有加強環境保護,包括合理使用農藥、污水處理后排放、垃圾分類處理等等,才能從根本上預防“環境激素”等化學物質的危害。在應對水污染上,發達國家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并采取了相關措施防治,而我國目前監管漏洞很大。因此,國家及相關部門應盡快建立水質監測體系,通過立法保護水資源。 …[詳細] |
“20年不喝自來水”更像是一種另類的警示,在工業發展、經濟利益與環境資源的多年博弈中,環境已明顯處于劣勢。在嚴峻的水資源現狀面前,口號式的敷衍、疲軟的環保行動,不但真矯情還在耽擱寶貴的補救時間。現在需要的是長遠、負責的規劃和實實在在的果敢行動。保護水資源與經濟發展雖然都重要,但前者是生命的基礎,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詳細] |
其一,需要保護好水源,其實質就是保護好環境,可從現實來看,環境越來越惡劣,自然難以保證水源的質量;其二,嚴格執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這就涉及到投入的問題。可事實上,一邊是自來水水質未得到相應提高,一邊卻是自來水收費越來越高,自來水的成本更是成為謎;其三,檢測由第三方機構執行,且配之于最為嚴厲的懲罰措施;其四,自來水合格率應該隨時公開。放眼國內,有多少人能夠做到20年不喝自來水?又有多少人能夠保證自己喝的自來水是干凈的?恐怕除了“特供單位”,對其他老百姓來說,是屬于天方夜譚的事。
自來水水質事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也早該引起重視了,而重視更不能只是表現在口頭上,別用華麗的數據來忽悠老百姓,而該用真實的數據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詳細]
|
對公眾而言,無奈的一聲嘆息或者自我安慰地將其簡單地歸之為“行業厭倦”現象,顯然都不是積極的應對之策。民眾有權了解所喝的每一滴水的信息和資料,不僅因為自掏腰包付了水費,更因為這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基本義務。我們希望更明確地了解自來水的各項指標和詳細的級別情況,而不僅是籠統的一個全國飲用水合格率。就如同即時公布空氣污染指數一樣,相信水質信息的即時公開,對于消除民眾疑慮、促進水質提升,都是好事一件。統一供應自來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在無可替代的現狀下,其安全底線一定要有明示和保障,隨著社會進步,安全底線理應逐步提升。 …[詳細] |
|
|
//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108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