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18日電題:上海徐匯:“兩網融合”察民意 網紅大廳再升級
新華社記者周琳
7月15日在上海市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拍攝的咨詢服務區。? 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趁著午休,在上海市徐匯區工作的程序員趙正榮,來到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查詢自己的社保和公積金余額。取號、刷臉查詢,一共只用了10分鐘。2018年上海啟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改革以后,這里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大廳,被點贊為“環境最好、智能最強、人氣最旺”。
就在這個網紅大廳樓上,一個超級“算法工廠”初見端倪。徐匯城運中心的大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網統管”的“一梁四柱”架構:“一梁”,指的是區級層面統一的城運平臺,旨在打造集專業研判、高效協同、綜合決策于一體的城市運維“決策艙”。“四柱”,指的是大平安、大建管、大市場、大民生四大城市治理領域的深化應用,以數字化方式呈現城區全景。
節假日也不打烊的這“兩張網”,作為上海城市治理的“牛鼻子”,24小時守護城市安全、助力群眾辦事,真正實現“算力幫助人力轉,政府圍著群眾轉,資源圍著問題轉”。
在這個服務大廳,82個事項實現零材料提交,政務服務體系上,打造“指尖上、家門口、一體化”的金牌標準。如今,徐匯還在試點“無人干預自動辦理”,機器智能審核后當場可獲辦理結果,真正使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在上海打造城市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如果說“兩張網”建設是“必答題”,那么“兩網融合”就是“加分項”。徐匯的“兩網融合”正在探索打通服務和治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向賦能。
7月15日拍攝的上海市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大廳。 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我們在研究‘一網統管’實戰場景時發現,部分場景兼具‘兩網’特征,其交集點既能服務于‘一網通辦’,亦能賦能于‘一網統管’。”在推進工作中,徐匯區城運中心主任宋開成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一個想法在他腦海中慢慢浮現,“兩張網的建設是不是可以跨前一步?”
徐匯區擁有占地面積龐大的歷史風貌保護區,這些承載著海派文化的老建筑每一座都有自己的故事。管理卻存在兩難:違規裝修,破壞建筑結構導致的事故時有發生,一些優秀歷史建筑因此一去不復返;如果按照規定,超過一定金額需要區級審批,又有不少業主選擇“鉆空子”。
“通常的做法是拆分合同,比如說如果裝修金額超出備案標準,需要區級審批時,業主就把合同拆成兩份,這樣只需到街道備案。”天平街道管理辦透露,風貌區布局特殊、體量較大,容易出現漏網之魚。
如今,通過區市場監管局法人庫每日比對,如果一處地址進行住房合同變更或經營范圍變更等申報情況,系統就會自動將警示信息發送至街道管理辦,提醒該處可能會進行裝修,街道收到警示信息后,組織隊伍上門查看,避免“鉆空子備案”情況發生。
7月15日在上海市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拍攝的“一網通辦”設備。 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這就好比是‘一網通辦’的辦件信息,成為‘一網統管’的‘情報員’,在服務中實施管理。雖然‘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對象各有側重,但精細化的城市治理必然涉及多方面數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徐匯區委副書記鐘曉詠說,把行政服務中心和城運中心等機構整合在一起,“兩網融合”可以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
讓技術圍著業務轉,讓人力圍著算力轉,有了數據當“向導”,政府就能圍著民意轉。在這里,通過市民熱線話題挖掘,總結出噪音擾民、群租現象等重難點問題,分析和跟蹤市民的情感情況,實現處置閉環,從“解決一個人的需求”升級到“解決一類人的需求”。
上海市徐匯區區長方世忠說,下一步徐匯將打造釋放算力算法、支撐智慧網格的“超級工廠”城運中臺,推動條塊管理隊伍向網格單元集中,打造“一專多能、全崗都通”的“網格全能戰隊”,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街鎮、難事不出徐匯”,從“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真正走向“ 一網通治”,讓城市服務更加有溫度,讓城市治理更加有智慧。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