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記者高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多項要求和重點工作任務,都與法院工作密切相關。”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甲天在審議報告時發言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人民法院應著力于平安中國建設,為疫情防控和“六穩”“六保”創造良好的法治社會環境,彰顯司法擔當。
張甲天認為,作為國家審判機關,人民法院要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犯罪,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安定祥和的法治環境。要不斷加強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今年初,山東省委政法委、山東高院等18個單位聯合制定《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實施辦法》,大量矛盾糾紛被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對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建議,一是要運用法治化、市場化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僵尸企業’出清,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二是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通過減少審批、強化事中事后監督、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等舉措,不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多服務多解難,把市場主體活力更好地釋放出來。”
張甲天說,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山東法院對于與疫情防控有關的民商事糾紛,綜合考量當事人之間的約定、疫情的發展階段、疫情與履約不能或履約困難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疫情影響的程度等因素,結合案件具體情況,能調解解決的盡量調解處理,依法高效化解糾紛。今后,山東法院將進一步完善服務“六穩”“六保”司法舉措,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