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拉雷11月29日電(記者許林貴 王悅)11月的津巴布韋,雨季方至,正是播種時節。
從首都哈拉雷一路向西北前行,馬路兩旁多是雜草樹叢,快到小鎮奇諾伊時,眼前豁然開朗,開闊的農田里,中國制造的“東方紅”牌拖拉機正在犁地。
這里是有著550公頃耕地的溫亞尼農場。人們無法想象,幾年前,這個農場里還到處都是雜草叢生的荒地。
2010年底,安徽農墾集團與津巴布韋政府合作成立皖津公司。公司接手農場后,這里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溫亞尼農場場主津莫拉說:“中國人來了,他們帶來農機、種子、化肥和灌溉設備。我們才有可能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農田耕作,現在不僅糧食產量提高了,農場雇的人也更多了,正式員工一個月能拿到300多美元的工資。要知道,在我們這兒,這是一份很不錯的收入。”
如今,津莫拉的農場有正式員工有32人,農忙時還會加雇50多個臨時工。農場種植了玉米、小麥、馬鈴薯等農作物,全部在當地銷售。
皖津公司總經理何宏順說,目前該公司與加盟企業管理著10個像溫亞尼這樣的農場,已開墾耕土地有數千公頃,去年糧食作物收成超過1萬噸,為保障當地的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
津巴布韋享有“非洲面包籃子”的美譽,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較好,但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技術和管理也十分欠缺,每逢雨水偏少,津巴布韋就不得不依靠進口糧食和援助解決吃飯問題。
于是津巴布韋人想到了他們最信得過的朋友——中國人。津方邀請有實力的中國農業企業赴津開展農業合作。津方出土地,中方出資金、技術和管理,雙方的務實合作,在土地中結出果實。
皖津公司副總經理齊廣鵬說,剛接手時,這里根本看不出農田的跡象,放眼望去雜草叢生,野生動物出沒。中國人靠著艱苦創業、奮發圖強、開拓創新、樂于奉獻的“農墾精神”,在最短時間里把荒地改造成良田。“5年來,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讓這些廢棄的農場再度煥發生機,”何宏順說。
今年,南部非洲大旱造成多國供水供電短缺,給當地民眾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困難。皖津公司也不例外,4000公頃農田僅三成有噴灌設施,缺電又導致噴灌機無法正常工作,影響了糧食收成。
何宏順說,針對津巴布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特點,皖津公司將會進一步加大對水利、灌溉等設施的投入,“農業不能再靠天吃飯,在非洲更是如此。”
皖津公司本地高管馬桑加尼斯說,他們未來將打造全產業鏈集團,實現育種、種植、加工和銷售“一條龍”不同業態的運營,在津巴布韋市場打出“皖津生產”的品牌。
“當一個國家沒有糧食安全的時候,就直不起腰桿談主權。我們一直努力做的就是一件事——幫助國家實現糧食自給,僅此而已,”馬桑加尼斯說。
-
津巴布韋政要期待習主席對津巴布韋進行國事訪問
新華社哈拉雷11月29日電專訪:“中國是津巴布韋在國際舞臺上最好的朋友”——津巴布韋政要期待習主席對津巴布韋進行國事訪問2015-11-29 13:18:10
-
非洲國家“向東看”,應學中國自力更生——訪津巴布韋華裔教育家費瓊
新華社哈拉雷11月27日電專訪:非洲國家“向東看”,應學中國自力更生——訪津巴布韋華裔教育家費瓊2015-11-27 15:48:32
-
津巴布韋:新機場路迎貴賓
新華社照片,哈拉雷,2015年11月25日 (國際·出訪配合)(1)津巴布韋:新機場路迎貴賓11月25日,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為新機場路啟用剪彩。2015-11-26 07:45:41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