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合肥9月28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近期該校科研人員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廣東省科學院合作,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應用于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并成功制備了新型量子點顯示器件。日前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今日材料》發表了該成果。
量子點顯示(QLED)被認為是繼有機發光顯示(OLED)之后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具有色純度高、色域寬、易實現大屏幕柔性顯示、器件成本低等優點,但實現該技術亟須開發出新材料與新器件。
近期,我國科研人員采用熱聚法合成了具有類石墨烯二維片層結構的氮化碳粉末,然后通過超聲剝離技術制備出量子點,并以該量子點作為發光層,采用溶液旋涂法制作了藍色發光的量子點顯示原型器件。實驗顯示,這種量子點材料的發光效率最高可達49.8%。
據介紹,該成果為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開辟了新的研究方向,目前科研人員正在進一步努力,優化提升這種新材料的發光亮度、發光效率、色純度、色彩飽和度等指標,以滿足新型顯示產業的應用需求。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相關新聞
-
我國學者量子計算研究獲新進展:實現三量子點半導體比特高效調控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量子計算芯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2018-01-02 11:53:02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