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云賽俠) 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周鐵根3日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與網友在線交流。他談到,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意義不僅在徐州自身的發展,而且對帶動淮海經濟區的洼地崛起、促進老工業基地轉型等都能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周鐵根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與網友在線交流。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新華網:2017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請您談一下,淮海經濟區的發展在國家戰略方面具有哪些重大意義?
周鐵根:徐州是歷史上的華夏九州之一,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去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明確了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定位。江蘇省委、省政府把徐州作為全省“1+3”功能區布局中的一個獨立板塊,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徐州工作,對支持徐州加快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給予了明確的目標定位和政策支持。我們把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作為徐州總的發展定位。我認為,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意義不僅在徐州自身的發展,而且對帶動淮海經濟區的洼地崛起、促進老工業基地轉型等都能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
第一,淮海經濟區這個概念是1986年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提出的,當時主要包括20個城市。這些城市都遠離本省的省會,遠離本省的經濟中心,這個區域缺少一個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強的大城市的帶動。徐州在淮海經濟區處在地理中心,也是區域內經濟總量比較大、城市功能比較全的城市。
第二,徐州南邊是長江經濟帶,北邊是京津冀都市圈,東邊是沿海經濟帶,西邊是中原經濟區,處在這些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交匯區域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徐州發展好了,對于呼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都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徐州作為老工業基地和資源枯竭型城市,這些年來在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在推進產業轉型方面,過去徐州的產業更多是煤炭、鋼鐵、焦化、火電等傳統產業。近年來,我們在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智能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集成電路與ICT等新興產業,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產業結構偏重的狀況。在推進城市轉型方面,過去徐州工礦區、棚戶區多,通過加大棚改力度,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建成了一批重大功能性項目,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得到很好發展,城市轉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生態轉型方面,很多人到徐州后都顛覆了對徐州的原有印象。徐州市2016年以全國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被國家住建部評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現在徐州看不出是一個北方城市,是一個更像蘇州、無錫一樣的秀美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