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劉品彤)8日,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省醫改辦主任郭玉芬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與網友在線交流。郭玉芬表示,甘肅作為經濟欠發達的省份,這些年一直圍繞著“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做工作,總體思路就是“做強縣、做活鄉、做實村”,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疑難重癥再轉診的情況。
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省醫改辦主任郭玉芬(左)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新華網 楊锘攝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新華網: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您在今年兩會上關注的是哪些議案?
郭玉芬:我是來自醫療衛生行業的代表,主要對衛生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了一些建議。
新華網:甘肅省在醫療服務“不平衡不充分”方面有哪些問題,又有哪些具體舉措?
郭玉芬:“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甘肅這樣經濟欠發達的省份表現得更為突出。主要的問題是城鄉差距、基層服務能力弱,尤其是人才不足、優質資源少、基層基礎設施差,對“不平衡不充分”造成的影響更大。我們這些年一直圍繞著“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做工作,因為我們的基層條件弱,總體思路就是“做強縣、做活鄉、做實村”。
“做強縣”是對縣級服務能力進行提升,主要是針對重點專科。比如重癥監護、新生兒科,這幾年下大力度在做,每個縣建兩個這樣的科室,2018年全部建完。同時我們加大了薄弱學科的建設力度,每個縣根據疾病發病情況,把發病多、縣外轉診病人多、服務能力差的學科定為薄弱學科,每個縣加強3-5個薄弱學科的建設,希望到2020年每個縣能解決好薄弱學科的問題。
“做活鄉”是改變鄉鎮衛生院重公共衛生、輕醫療的局面,把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愿意接收病人。對于原來鄉鎮衛生院收支兩條線的情況,我們把它取消了,讓他們自己提供服務,創收超收的50%可以作為績效,鼓勵他們多看病人,把病人留住。他們看的病人越多,能力就越強,給老百姓提供的服務就會更好。
“做實村”是面向村醫的待遇,村醫的準入、退出、養老和他的各項收入都有具體規定。村醫都是免費培訓,每年6個月,政府出錢培訓。村醫會根據不同的年齡段,享受相應的養老補助。村醫的收入,有醫療的收入、基本公共衛生的收入、藥品零差率以后的補助收入、邊遠地區的補助收入等等,對村醫的積極性調動非常好。
新華網:老百姓們的反映是怎么樣呢?
郭玉芬:因為村醫的積極性高了,鄉鎮衛生院的積極性高了,縣醫院的服務能力強了,很多老百姓就可以在家門口看病。我們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疑難重癥再轉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