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1月18日電? 題:五分柑橘地,一片黨員心
新華社記者張書旗、袁汝婷
每當橘子紅了的時候,朱盛錦總要想起一個叫朱德福的老黨員。
望著丹果綠葉、油畫般的橘園,朱盛錦喃喃地說:“這一切都要感謝他!”
故事跟朱德福家的5分柑橘地有關。
2018年,位于湖南省石門縣白云鎮的北峪灣村,在全鎮率先推進“網格+黨建”制度。北峪灣村黨總支為充分激活無職黨員應有的作用,將全村劃成9個單元格,每個網格都有黨員覆蓋,以保障每個角落都有黨的聲音和政策。單元格內的每個黨員,要根據自身實際,分別聯系10個左右農戶,幫助他們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困難和問題。
朱德福就是北峪灣村段家坡單元網格的一名老黨員。
2018年7月,位于該村的段家坡網格,計劃整修一口堰塘,一方面改善灌溉條件,一方面解決困擾這個網格幾百人的交通不便問題。
但擴大堰塘和加寬堤壩需要占用朱德福家5分柑橘地,砍掉地里40株成年橘樹。要知道,柑橘是白云鎮的傳統支柱產業,朱德福家的每株橘樹,每年能采摘100多斤柑橘。
朱德福的家人不同意,這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朱德福不顧全家的反對,斬釘截鐵地說:“我是黨員,你們必須聽我的!不能要一分錢補償!”
涉及的其他三四戶,在他的影響和感召下,也沒有要一分錢補償,堰塘順利整修。
9月份,堰塘剛剛修好,朱德福卻病倒了。臨終之前,他突然說想去堰塘看看。
家人拗不過,但當時朱德福已經病重不能下床,他們只好找了十多個同村人,用擔架把他抬到堰塘邊。
朱盛錦就是那天抬他的人之一。
望著整修一新的堰塘,當年的柑橘地如今化為一池清水,堰塘下方近40畝地從此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朱德福激動地說:“這是我多年的夢想啊。這個事情現在做好了,我也死而無憾了?!?/p>
朱德福最終沒有扛過那場重病,不幸離世了。但是這段無償讓柑橘地的佳話,一直被鄉親們口口相傳。
無獨有偶,為了解決柑橘生產、運輸難的問題,今年4月份,王家堰村黨總支同德網格黨支部黨員覃道紅,主動牽頭組織轄區村民自發修建橘山公路,發動村民捐資。
面對村民最初的不理解、不配合,他不厭其煩召開屋場會或上門走訪做工作,最終說動了村民。大家紛紛捐資,一條700米長的橘山公路得以修建。
整個工程,沒花集體一分錢,沒遺留任何矛盾糾紛,徹底解決了該網格內村民運橘難的問題,20多戶受益。
類似這樣的故事,像顆顆橘果,密布在白云鎮。
截至目前,全鎮在家的745名農村黨員中,有441名有幫聯能力的黨員作為“黨員中心戶”,實現了幫聯農戶全覆蓋。圍繞柑橘產業的提質發展,黨員們熱心主動傳技術、找銷售,主導專業合作社,提高村民收益。僅2018年,全鎮外銷柑橘就達30000噸,每公斤柑橘銷售均價要高出周邊地區0.2元左右。
北峪灣村黨總支書記朱德國深有感觸地說:“通過‘網格+黨建’,既可以讓我們村干部集中精力抓發展,又可以依托基層黨員將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時傳達到群眾中,還可以更加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在湘鄂邊界的這個山村,得到了回響。
一個個網格,將村民們緊緊聯結,網格里的一個個黨員,就像一面面旗幟,引領著村民向著美好生活努力。而那一顆顆掛滿樹梢的甘甜橘子,剛好見證了這一切。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