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3月24日電(記者王瑩、包昱涵)早上8點,李佳穎準時到達沈陽海關,乘坐班車前往沈陽桃仙國際機場。防護服、口罩、手套、鞋套……嫻熟而迅速地武裝之后,李佳穎一天的防疫工作就要開始了。
作為沈陽醫學院預防醫學專業的大五學生,李佳穎自3月8日起便在沈陽桃仙機場海關承擔志愿服務工作。
隨著境外輸入風險持續加大,各大國際機場的入境衛生檢疫形勢十分嚴峻,任務繁重,人員吃緊。為此,作為沈陽醫學院實踐教學基地的沈陽海關與學校公共衛生學院取得聯系,招募了包括李佳穎在內的10名大學生志愿者,在完成相關培訓后志愿者迅速上崗。
“一看到招志愿者我就報名了。學校一直倡導我們參與專業志愿服務和全員志愿服務,尤其前些天看到我們附屬醫院很多臨床教師奔赴湖北一線,敬佩之余也激發了我服務社會的想法。作為一名醫學生,這就是我應該做的事情。”志愿者佟興說。他是團隊里唯一的男生,干起活來從不惜力,經常幫女同學分擔任務。
測量體溫、通道分流、登記旅客信息、維持負壓隔離室秩序、引導核酸檢測……志愿者的工作并不輕松。
“從早上八點踏上班車,到根據航班時間進行深夜輪值,經常一站就是一天。”李佳穎說,“很累,也會忐忑,但能在祖國、人民需要我們的關鍵時刻,利用所學所長守住祖國防疫的第一道防線,更多的是感到榮幸。”
和佟興、李佳穎一樣,這支志愿者小隊的每一位成員都懷揣滿滿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不遺余力地奮戰在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的最前線。
“第一次穿防護服的時候很不適應,N95口罩又勒得很緊,時間長了我的耳朵還被勒出了傷口。”“為了節約防護服,我很少喝水,這樣可以不去衛生間,也就不用換防護服。”“引導崗位需要穿著防護服一直來回走,非常悶熱,但旅客跟我說‘辛苦了’、問我‘熱不熱’的時候,就會很感動。”……作為一支還未踏出校門的“預備役”團隊,他們已經懂得使命在肩,“我們學預防醫學的,有專業知識,更能發揮用武之地。”
在志愿者任悅看來,這次的志愿工作對她而言既是一堂生動的專業課,也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以前,我對預防醫學這個專業沒有很強烈的歸屬感,社會上對我們專業的認識也不多。但疫情發生之后,我更清晰地了解到這個專業的意義所在。”任悅打算畢業后到疾控中心或海關從事出入境衛生檢疫等專業對口的工作。
“這個志愿者工作我們準備干到疫情結束,保證不影響畢業。”任悅的聲音很堅定,“一個人一生很難遇到這樣的事情,很有意義,志愿工作也是給自己大學五年學習的一個交代。”